清晨,我們約好六點二十分在民宿對街麥當勞用早餐,
然後展開一天緊湊的行程-
今天預計要走小錐麓、砂卡礑、燕子口、綠水、白楊、長春祠等步道,
雖然部份步道只開放部份路段,但加加總總大概也要八個鐘頭的時間。
天氣一直是旅行中最不安定的因素,
還好今日出發時天空由陰轉晴、陽光普照,
預報則是午後會有短暫雨。
我們在七點出發,七點五十分抵達中橫東口。
東邊往太魯閣大橋、立霧溪出海口的方向是陰天,
太陽正千方百計想突破厚厚雲層的包夾;
西邊往中橫山區的方向是晴天,
破碎但宏偉的眾山頭已沐浴在冬日溫暖的陽光下。
八點十分,我們抵達太魯閣遊客中心,
由此出發步行進入砂卡礑隧道,
接著走去年底剛完工開放的小錐麓步道,
再接續進入砂卡礑步道。
倚著立霧溪下游邊坡闢建的小錐麓步道雖名為小錐麓,
但並沒有錐麓古道的險,全程不長、走來輕鬆。
步道中段有座繩索吊橋,走來有驚無險,
若有懼高症或無法克服心理障礙的話,
也可跳過改走旁邊的木棧道吊橋。
過吊橋後是連續的林下之字型來回下坡、一直到立霧溪旁,
當看到跨越溪谷的紅色砂卡礑橋身時,接著就進入砂卡礑步道了。
砂卡礑步道沿著立霧溪支流砂卡礑溪開鑿,
原本全長超過 4 公里,但因歷年風災造成後段毀損嚴重,
目前僅開放到約 1.5 公里處的五間屋。
這條步道在日治末期為維修立霧溪流域的水利設施而建,
後被國家公園規劃整理為景觀步道。
臨溪而行,
砂卡礑溪溪水非常清澈,或透著天空的藍、或鄰山的青,
潺潺的溪水蜿蜒在其切割出來的峽谷中,
而那從不間斷的流水聲真有促進腸胃蠕動的功效...
溪對岸的峭壁上,零星的樹叢奮力地緊抓著幾近垂直的岩壁而生;
沒有植被覆蓋的裸露山壁,
則遍佈著像出了車禍的千層蛋糕般、曲折離奇的褶皺;
我們行走的步道,
則是在峭壁上鑿刻出來一道的ㄈ形缺口,
頭上的山壁仍維持著巧妙的平衡而未崩落。
Elsie 說,有個與我們擦身而過的阿姨對著身旁的夥伴說,
出來登山健行就應該戴像我這種可以遮脖子的帽子、
穿像我這種可以防風防潑水的外套、
背像我這種背包 (我不知道是哪種,但我明明背的是電腦包)...
我頓時成了別人眼中的登山健行服裝楷模 (暗爽 XD)。
九點三十五分,我們抵達步道開放終點的五間屋,
這裡有個小聚落,
也許是套用五間屋的意涵象徵性地架設了五個相鄰屋頂的攤位、
販賣著輕食水果與紀念品。
再往前,隱約可見溪畔殘破的步道痕跡,
我們順著大部份遊客、朝著巨石磊磊的溪床前行,
澄澈冷冽的砂卡礑溪水就在掬手可及之處,
雖然遊客多了點,但是個讓人心曠神怡、備感放鬆的地方。
我們在此等待 H 夫妻倆的到來,然後折返。
回到遊客中心,解放一下沿途溪水聲催化累積的腸道壓力後,
我們上路朝燕子口前行。
中橫公路在立霧溪兩側來回跨越,
行經這幾年中橫東段較嚴重的災害路段-白沙橋,
隨著公路穿越橫切過幾乎整面滑落的山壁土石時,
心裡不禁祈禱、千萬要平安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