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無意間逛到了別人爬五寮尖的網誌,
以前對這個北部三大岩場之首的名號就略有印象,
在今年經歷過鳶嘴與加里的磨練之後,
便決定來挑戰一下。
五寮尖有好幾處登山口,
我們選擇的是比較多人走的路線-由台七乙上的玉里商店旁進入登山步道。
早上七點五十分,我們抵達登山口,開始這臨時起意的五寮尖初體驗。
出發前就有點期待-
現在正值五月雪桐花季,三峽山區又常有滿山的油桐樹,說不定可以順便賞個桐花。
果不期然,在進步道後沒多久就出現了滿地的桐花,
不時還有零星花朵在身旁翩翩飄落,蠻浪漫的。
由於這幾天常有午後雷陣雨,
步道兩旁的低矮植被都還處於濕潤的狀態,
步道本身也較為泥濘,走起來要比較小心。
比起鳶嘴漸進式的增加難度,
五寮尖從登山口出發開始、爬個十分鐘的上坡給登山客熱熱身後,
馬上就進入交錯著拉繩攀岩的路段了,
甚至步道前段的這一道道垂升垂降岩壁也都還只能算是前菜...
攀附在岩壁上,除了輔助用的拉繩之外,
凸出的岩塊、兩旁的樹根都是穩定身體與提供施力點或踏足點的好幫手。
由於需要上上下下的路段非常多且密集,因此我們前進的速度非常緩慢。
即使我們已經爬過鳶嘴,但五寮尖的直接了當讓它的難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辛苦地手腳並用『爬』了約半個鐘頭後,
步道兩旁的樹林逐漸有較大的開口空隙,
可以遠眺三峽與臺北都會區,
也可觀賞由白色的油桐樹與黃色的相思樹妝點出的鄰近山景。
(這一對夫妻也是第一次來爬五寮尖,但事前沒做什麼功課,所以有很多『驚喜』)
經過一個小時的攀爬後,我們終於抵達傳說中的 4 號點。
這是由龍鳳山玉觀音蓮花寺所製作的登山圖,
4 號點不過是由玉里商店出發後遇到的第一個點,
以我們今日預定行程來說,後面還有 5、6、7、8、9、11、1、2 等多個編號點。
由於五寮尖步道岔路還蠻多的,
這份登山圖並沒有很清楚,僅能勉強當作參考,上頭距離的單位也標成了 KG...
但在沒有官方版本路線圖的情況下,還是有其參考價值就是了。
過 4 號點後再爬沒多久,我們躍上了登山圖中的雞冠山稜線,
上稜線前想當然爾是一段比較長的垂升岩壁。
在往上攀爬的過程中,腳跟不小心被樹根卡住,
在用力拔起來的那一刻,我的鞋子居然決定接受地心引力的召喚、投奔自由去了!orz
說時遲那時快,此時下方有另一位山友也正在爬這面岩壁,
多虧他反應夠機敏,在與我的鞋子交會的瞬間,幫我接住了它,
否則都快爬到稜線上的我,就只能再爬下去撿鞋子了。
真的很感謝這位山友!
而 Elsie 只是在旁邊一直笑一直笑,笑到肚子都痛了... ~"~
在光禿狹窄的稜線上整個視野大開,不但往臺北都會區方向的眼界更寬更遠了,
另一面也可展望到深入北橫的山區。
雖是走在稜線上,但由於旁邊設有欄杆與繩索,
抓著繩子小心往前走都還算有驚無險。
要跟鳶嘴的裸稜路段比的話,鳶嘴比較高、暴露感比較重、且沒有欄杆繩索可以攙扶。
這段稜線不長,大概五分鐘後我們就下稜線了。
接下來的路段,有道比較長的垂降岩壁,
雖然下降的坡度不至於是垂直往下,
但因為長度較長、岩壁略為潮濕、先下的 Elsie 在途中更踩滑了,
我一直無法決定第一步應踩在哪、手該怎麼抓,
直到後頭一位山友兩手各抓一枝登山杖、拉著繩子輕鬆走下去之後,
我才鼓起勇氣拉著繩子往下前進。
經過一段路的上上下下後,我們再度爬上雞冠山稜線,
這裡更高、長度更長、裸露感比前一段更重、視野也更棒。
5 號點就位於這段裸稜上,
且走著走著,在稜線上神奇地出現了一個迷你池塘,裡面種著蓮花,
甚至還出現了畫在地上的棋盤...
不過這裡太陽這麼大、又沒遮蔽,真會有人想在這下棋嗎?
在稜線上走著走著,尖尖的五寮尖山現身在前方,
只不過腳下的稜線並非直通五寮尖山頂,而是得先下再上、且看起來這段路不算短。
除了五寮尖之外,在別人網誌中看到的獨立峰也出現在稜線旁,
這代表的是我們即將抵達五寮尖步道最為驚險也最精華的一段-峭壁雄風 (峰),
走到這已經花了我們兩個半小時了。
(獨立於峭壁雄風旁的獨立峰,有路徑可上,但此行先 pass)
峭壁雄風是五寮尖步道裡裸露感最重的一段稜線,
且要離開峭壁雄風只有兩條路-
要嘛回頭,不然就垂降。
在這段裸稜末端亦有兩條垂降選擇,
一條是中途有樹根可以稍微停靠的區間車,
另一條是一繩直通到底的直達車,
不管選擇哪一條,垂降的總長約為 30 餘公尺,
遠勝過我們自鳶嘴以來所經歷過的任何垂降岩壁。
我們站在直達車旁做心理準備時,
一名熱心山友以看起來輕鬆寫意的垂降示範安撫我們緊張的情緒,
然後依慣例 Elsie 就先下了!XD
這道峭壁,Elsie 大約花了五分鐘,
我則是花了將近十分鐘 (也就是我掛在岩壁上掛了十分鐘)... Orz
看別人都下得容易,但自己走起來卻是如此不簡單。
(看別人走得輕清鬆鬆,自己下去還是會因為沒有安全感而全身緊繃,垂降完雙手無力)
站在峭壁底下,呈現一種氣力完全放盡的狀態,再也沒力氣往前走了...
可是前頭還要繼續拉著繩子往下,真的很折磨。
稍微休息幾分鐘後,還是得想辦法搾出力氣來繼續後面的路程。
離開峭壁雄風後的路程大致走在稜線之下,雖沒有前段路驚險,
但靠著岩壁上上下下的路段一點都沒少。
行至 6 號點跟 7 號點之間,已經將近中午十二點,
於是我們找了個林蔭停留下來吃午餐,
等恢復多一點體力再一鼓作氣攻頂。
在 7 號點附近有棵大茄冬樹,
這份民間版的登山圖在 7 號點之後路線有點亂-
圖上建議在茄冬樹左去右回上五寮尖、我們也照著走了,
但在爬了十幾分鐘的上坡後,
出現的卻是應該在右回時會經過的 9 號點,
那代表五寮尖山頂的 8 號點呢?
問了在附近休息的山友,得到的答案是我們沒走錯,
繼續往前走就可登頂。
此時,我們離五寮尖山頂只剩十分鐘路程。
(從 7 號點的左側路徑走著走著怎麼會通到 9 號點? 有點錯亂了...)
中午十二點半,在走走爬爬了四個半鐘頭後,真的是歷盡千辛萬苦,
我們爬上了這座海拔不過 639 公尺高的五寮尖頂!!
這裡有顆刻上『總督府』三個字的基點、而不是常見的三角點,蠻特別的。
此外,山頂有非常多的蝴蝶與蜻蜓在飛舞著,
附近的綠色山區亦點綴著一叢叢白色的油桐,
眼前的這些景色吸引著我們,
讓我沒注意到這裡應該可以眺望剛剛驚險走過的那段峭壁雄風。
(五寮尖三角點,標高 639 公尺而已,雖不高,但要走到這實在有夠累人)
走得這麼辛苦爬上五寮尖頂,我們在山頂待不過十分鐘就準備繼續往下走。
爬山就是這樣,山頂總是整個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但不會是終點。
離開山頂的路有多種選擇,
可以由原路返回,可以由山頂另一側繞下山頭,
也可以由山頂的側面從繩索、鋁梯、與繩梯三挑一垂降山壁後走水桶路下山。
我們聽從山友的建議選擇了後者的鋁梯,
一路上路徑還算明確、但沒遇到其他人、也沒看到什麼路標,
總是走得有點不踏實。
沿路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藍色水桶,
水面上常常撒滿了從天而降的桐花,蠻有意境的。
除此之外,這段路由雙腳撐全場,不太需要手腳並用。
在走了大約一個小時後,11 號點的指示牌終於出現,
原以為這會讓我們接下來走得篤定一點,
但續行一陣子之後開始出現沒有任何指引的岔路,
我們只能憑著第六感挑路走,
再續行一陣子又出現沒有指引的岔路,
我們只能再度憑著第六感選路,
就這樣隨便挑了幾次路、雖然中間貌似有挑錯,
但最後我們還是平安抵達了 1 號點所在的玉觀音寺。
(有點迷途後終於走到水泥路面,登山口旁停車場有好幾隻鴿子躲在車子下休息)
在這裡我們準備的飲水已完全喝完,
看到旁邊有提供山泉水的水龍頭供登山客飲用,
也不管是不是從沿路那些藍色水桶流下來的,
我們在此將水補滿、也解了身體的渴。
短暫回到產業道路沒多久、在經過路人的指引後,
我們再度鑽進森林裡。
這段路沒有路標,有一小段還得順著鬆軟土坡往下滑,
滿地桐花鋪成的地毯是唯一的安慰。
看著頭頂逐漸烏雲密佈、天色漸暗,真的有種不知道啥時才走得出去的焦慮與不安。
下午兩點四十分,我們終於走出森林,回到產業道路上,
順著道路往下,接續進入台七乙省道... 終於可以放下心中的大石了!
下午兩點五十分,我們終於回到玉里商店,
一共費時七個鐘頭,完成了今天的五寮尖之行。
北部三大岩場之首果然名不虛傳,真的很不容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