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 09.15.2018

時光飛逝,這場突如其來的橫禍發生至今已屆滿一年,
然復健之路卻如此迢迢、比預期中更令人難以招架。
原以為臥床三月 + 復健兩三個月就可以到處跑跑跳跳行動自如了,
沒想到就這樣過了整整一年沒騎 (機) 車、沒旅行、沒踏青爬山的生活,
殊不知還要多久才能回復到騎著車想去哪就去哪的生活...

三個多月的居家靜養期尾聲,
我雖然已開始嘗試出門,
但多是移動到方圓百尺內的便利商店而已。
爸媽不知是為了想讓我解悶、還是真想去逛逛,
居然不只一次主動提議要去 costco。
2018 年首日,便由爸爸開車載著全家到汐止 costco,
拄著兩根柺杖逛賣場,對我來說也算是個小小的突破。

01/05,第四次回診,來回都搭到多元支付壞掉的小黃,
期待許久的復健課程依舊沒出現,
但這回醫生不再說右腳可以踩幾分力、而是出了全新的回家作業-
學走路,逐步放掉柺杖!

既然醫生都已經開綠燈放行,
從去年底開始在家裡試驗的單柺輔助走路模式,
看來是可以開始擴大至戶外了。
於是,01/13,我首度嘗試單柺走路來回家樂福,
來回一個半小時、全程約 2.5 公里的路程,
走完後感覺撐柺杖的左手比受傷的右腳還痠...
但受傷後第一次走這麼遠,是另外一項突破,
離重返原來的生活又近了一點。

01/15,開始在家裡練習柺杖放一旁、只靠雙腳走路,
走起來膽顫心驚、超沒安全感,
每一步都深怕一踩踏下去會再度倒地不起。
在如此的恐怖平衡中,有種右髖部開刀處快爆開但又撐住的感覺,
目前也只能踩著小碎步、一拐一拐地走,
「此時的一小步,人生的一大步」是再貼切不過的形容。

接下來一段日子,
大抵上維持著「在家靠雙腳、出外靠單柺」的模式,
不但往返了數次的家樂福,
還在前同事的協助下,
再次前往 costco 幫家裡添購了新的洗衣機 (當然是到府配送安裝)。

在步行能力逐漸穩定之際,
01/24,我搬離了暫住的主臥房,回到了樓上生活,
亦達成了首次徒手爬樓梯的里程碑。

01/29,在睽違了四個多月後,我嘗試搭捷運重返公司上班。
以前覺得從家裡走到圓山站、從科技大樓站走到公司的距離還好,
現在走起來卻格外辛苦,連在大安站內上上下下的轉乘路線也絲毫不輕鬆。
只是作為循序重建生活的重要一環,
組長和我都同意應該要謹慎小心一點,
因此初期我以每天請兩三個鐘頭假、遲到早退的模式避開上下班尖峰人潮,
如果不舒服的話就請假在家休養。

一開始有點吃不消,也不知是因為天氣冷還是用腳過度在痛,
三天兩頭就得請假在家休息,
不過初期組長也不敢交辦給我什麼重要的任務,
所以在公司裡大概就是清一下這些日子來信箱裡累積的兩千封 email,
以及把該請的假、該申請的公司團保與勞保傷病給付文件給遞出去。

整個一月,在生活重建上有不少進展,
對受傷的右腿來說,倒像是經過了重重的壓力測試,
一切只待下次回診驗收。

02/02,第五次回診,
既然都已開始搭捷運上下班,這次回診就捨小黃改捷運公車吧~
坐在開往內湖的公車上、途經民權東路,
我還是無法從不斷移動的街景找回任何關於那天遺失的記憶。
一進診間,醫生主動詢問我的右腿是不是會痛,
然後沉默端詳著剛出爐的 X 光片好一陣子... 還好,沒事兒。
醫生說骨頭沒什麼異樣 (通過了連日來的壓力測試),
疼痛感可能是來自腿部肌肉,
囑咐我要持續練習走路,
但目前除了走路之外,蹲跑跳等都得避免,更別說爬山了,
並說骨頭完全密合大概要半年至一年時間,
恢復順利的話一年左右可拆鋼釘。

不過,醫生還是沒提到要去復健科報到的事,
也許這個部位的傷,平日走路活動就算是復健了吧...?

這回醫生沒有交待新的功課,
到下次回診前,就繼續朝向放手走路的目標邁進吧!

接下來一個月,外出時開始嘗試以登山杖取代柺杖。
拿登山杖走起路的感覺與什麼都沒拿差不多,
一樣搖搖晃晃的,只是避免摔倒而已,
腳的不適感也比拿柺杖來得強烈。

這段橫跨農曆過年的期間,
在回鄉祭祖途中嘗試接手了短暫的駕駛工作,還行;
亦通過了搭區間車回娘家、結果來回各站了一個鐘頭的考驗。

雖然偶爾試著什麼杖都不帶就出門,
但還算不上是達到完全放手的目標。
03/02,第六次回診,傷處穩定復元中,
醫生仍建議要儘早放手,走路姿勢會回復地比較快,
如果來自腿部的疼痛感持續的話,可以去復健科試試看...
原來復健科對我的傷而言,是用來紓解疼痛的啊。
由於骨折處已趨於穩定,因此接下來改為每二至三個月回診追蹤即可。

有了醫生的再次背書,
於是正式進入了放手走路的階段。
走路之外,我也開始在上下班通勤途中加入了 ubike 的選項,
感覺起來走路是在重建骨頭對身體重量的支撐能力,
騎腳踏車則是在訓練腿部肌肉的使力。

除了身體上的復健,工作上也持續復建。
由於出勤狀況比較穩定了,
工作內容從到處沾醬油的修 bug、幫 review,
到專注於協助分擔新功能開發。

兩個月下來,右腿傷部的疼痛不適雖然起起伏伏,
但大抵上是逐漸減緩。
倒是原本沒事的左髖部,
不知是不是無意間增加了負擔,
在關節活動到某個角度時開始傳來了陣陣疼痛。

05/04,第七次回診,
右髖部骨間裂痕仍在,
依舊忌追趕跑跳碰、蹲也要避免,
倒是腳踏車可以騎了 (雖然我已經偷騎好幾次)。
至於左髖部的不適,
醫生說可能是因為這段時間左腳持續吃重、軟骨磨損造成的退化性關節炎...
沒說怎麼治,只表示等姿勢調回來後再觀察看看。

如同學業成績般,
從 0 分進步到 60 分不難,
從 60 分到 80 分可能還好,
但從 80 分到 100 分就有得熬了。
我的傷勢復元至此大概前進到 6、70 分的階段,
在這前面每段時間的進步有較明顯的感受,
但在之後,一切似乎就這麼穩定停滯了下來。
劇烈的疼痛不再,但就是有股隱隱的酸痛始終在那消之不去;
生活所需基本的走動沒問題,但就是還無法前進到隨心所欲活動雙腳的地步。

正當一切看似塵埃落定之際,
06/23,爺爺的對年,將靈位請回老家祠堂後,
回臺北的路上,我駕著車載著全家人,
冷不防地被剛上交流道、急切地想進入主線的另一台車從後頭撞上。
這段插曲還來不及結束,另一段插曲卻在此時冷不防開展。

07/13,第八次回診,
這次的 X 光與先前相比沒什麼變化,
醫生比劃了右腿髖部至股骨上的一條縱向長長陰影,
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到原來我骨折斷裂處這麼長。
醫生說得等到陰影完全消失後才能動手術拔骨釘,
原訂年底的時程肯定是趕不及了。
醫生並表示接下來他會出國一年,
之後請我改掛另一位指定醫生的門診。
最後是我可以開始嘗試蹲了、單腳站應該也不會有問題,
但沒有明言開放的仍是禁止。

持續反覆在「家 <-> ubike <-> 捷運 <-> 公司」軌跡上運行的生活模式,
走路姿勢雖仍帶著些許不協調,但已沒有一開始那樣的彆扭,
右腿腳力在日常生活的自然復健下逐漸恢復,
左髖部因退化性關節炎帶來的疼痛也隨著負擔減輕而緩解。

距離回復到原來的生活似乎只差一步之遙,
但這一步卻又好遠好遠,看不到盡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青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