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發現外頭下著雨,
還好今天是公司三十週年活動 AI Contest 的第一天,
整天都待在會場內。
和隊友們相約一起到飯店一樓餐廳吃早餐,
皇家花園飯店的早餐是自助式的,
餐點以早餐的角度來說算是蠻豐富的。
吃完早餐後,
搭著公司安排的接駁車至福岡 marine messe。
會場內最讓人興奮的是化虛為實的自走車賽道,
早上起床,發現外頭下著雨,
還好今天是公司三十週年活動 AI Contest 的第一天,
整天都待在會場內。
和隊友們相約一起到飯店一樓餐廳吃早餐,
皇家花園飯店的早餐是自助式的,
餐點以早餐的角度來說算是蠻豐富的。
吃完早餐後,
搭著公司安排的接駁車至福岡 marine messe。
會場內最讓人興奮的是化虛為實的自走車賽道,
下午四點半,比預訂時間遲了半小時離開友泉亭公園,
雨中走回田島站等公車,
這才發現我不但錯過了原訂的公車、也錯過了今日最後一班車,
還好沒痴痴地等下去。
下一個排定要踩的點是位於濱海的福岡塔,
一來先前在福委舉辦的旅遊講座領了張免費的招待券,
二來據說塔上夕陽風情無限好、晚上又可俯觀福岡市區夜景,
所以安排在傍晚時分前往。
但目前雨下個不停、肯定看不到夕照晚霞,
走到現在復健中的右腿也又痠又痛、不知道哪時會爆掉,
加上今天四點不到就起床、到現在還沒闔眼休息過,
心裡實在有點發懶,
想跳過福岡塔、直接去吃晚餐然後回飯店休息了...
意志力最後還是略勝一籌,
在品嚐過美味的牛排丼後,
有別於上午短暫的宮廟古蹟人文巡禮,
下午走的是公園賞景懷幽路線。
由於暖冬的關係,今年日本紅葉季節較往年晚,
運氣好的話,說不定此行來得及追上紅葉見頃的尾聲呢~
離開ニクゼン餐廳,步行約五分鐘來到福岡市區的舞鶴公園,
行程安排上是繞著它與相鄰的大濠公園走一圈。
1330,一進公園裡,不知道是不是在演習,
道路兩側隨處都是穿著制服的警察 (還是自衛隊?),
讓我不禁莫名地緊張起來,
視線不敢亂看、深怕不小心看對眼了會被叫去問話...
雖然心裡期待著會遇見燦爛的紅葉景色,
但終究還是晚了一步,如今只剩零星殘存的紅葉掛在樹梢。
陰天下的冬季枯枝落葉、搭配著舞鶴公園內的舊福岡城遺跡,
揹著相機與腳架離開皇家花園飯店後,
室友趁著等其他隊友落地的空檔,先跟著我步行至離飯店五分鐘路程的藤田公園。
這是個位於都市裡寧靜的小公園,
公園裡有兩排銀杏樹,
一排葉已落光、一排則靠著其中兩三株的滿樹金黃獨撐大局。
對銀杏的印象是在秋冬之際有浪漫的黃葉、可活化腦部,
一走進樹下才終於理解為何有同事一提到銀杏的反應是「很臭」,
真的是有種神似狗屎的異味... 囧
規劃行程 (google map 連結若為公車地鐵路線須重新調整時間設定)
0415 機場接送
0650 桃園機場華航 CI110
0955 福岡空港 -> 博多駅 -> 福岡皇家花園飯店
1100 福岡皇家花園飯店 -> 櫛田神社 -> 水鏡天滿宮 -> 赤煉瓦文化館 (步行)
1230 赤煉瓦文化館 -> 黑毛和牛ニクゼン大名店 (公車)
1330 黑毛和牛ニクゼン大名店 -> 大濠公園、舞鶴公園 (步行)
1500 舞鶴公園 -> 友泉亭公園 (公車)
1600 友泉亭公園 -> 福岡塔 (公車)
1800 福岡塔 -> 暖暮拉麵 (公車)
1930 暖暮拉麵 -> 博多駅 -> 福岡皇家花園飯店 (地鐵)
帶著心中七上八下揮之不去的忐忑與期待,
終於來到出發的這一刻。
2018 下半年,
公司為了慶祝三十週年而舉辦了一系列活動,
又希望不失對於未來願景的勾勒、因此結合了 AI 主題,
將於年底於日本福岡舉辦以傷心小棧與自走車為兩大賽項的 AI contest。
雖然不是所有員工都可以飛往日本參加這項年度盛事,
我一開始因為腳傷還沒完全恢復所以沒特別想去,
但總之因為組隊與種種機緣湊合之下,
最終還是取得了前往日本福岡的門票,
但又因為種種誤解與巧合的糾結之下,
若我要順道安排額外的旅遊行程,
便得放棄公司提供的免費團體機票,自費搭機往返。
旅行這件事有時真需要一些衝動,
尤其是在身體不完全健康、對要去的地方不這麼熟悉、
又是頭一回嘗試在國外自助旅行的情況下,
雖然想了許多、考慮了許久,
06/23,要給爺爺做對年,
為了及時在早上八點抵達南投萬丹山,
我們在清晨四點起床、五點出門,我開車。
今天天氣很好,天空清朗無雲,
遠在高速公路臺中路段就可以遠眺至玉山群巒的幾座山頭。
由南投休息區的便道離開高速公路後,
最後上萬丹山這段路,
妹妹剛在休息區裡買的關東煮湯在經過鄉間小路上的駝峰時因減速不及而溢了出來,
噴濺了媽一身、也招來了一頓叼唸。
今天,我們的任務,便是將爺爺的靈位從萬丹山迎回老家祠堂。
至此,爺爺的後事便算圓滿完成。
離開員林老家前,爸爸蹲在車前端詳片刻,
喃喃說著前輪胎紋好像淺了,可能是過年期間那次緊急煞車磨掉的,
01.01 - 09.15.2018
時光飛逝,這場突如其來的橫禍發生至今已屆滿一年,
然復健之路卻如此迢迢、比預期中更令人難以招架。
原以為臥床三月 + 復健兩三個月就可以到處跑跑跳跳行動自如了,
沒想到就這樣過了整整一年沒騎 (機) 車、沒旅行、沒踏青爬山的生活,
殊不知還要多久才能回復到騎著車想去哪就去哪的生活...
三個多月的居家靜養期尾聲,
我雖然已開始嘗試出門,
但多是移動到方圓百尺內的便利商店而已。
爸媽不知是為了想讓我解悶、還是真想去逛逛,
居然不只一次主動提議要去 costco。
2018 年首日,便由爸爸開車載著全家到汐止 costco,
拄著兩根柺杖逛賣場,對我來說也算是個小小的突破。
01/05,第四次回診,來回都搭到多元支付壞掉的小黃,
期待許久的復健課程依舊沒出現,
01.25 - 03.02.2018
經過三個月餘的靜養期,
除了腳傷等待復健、生活等待重建,
更急迫的,是事故發生後六個月內要取得的和解。
對方的先生在住院期間探視時曾表示,
雖然他們自認有錯,
但事故當時在網狀線上排隊的小客車擋住了視線、理應一同承擔責任,
並說他們會去找看看有沒有行車記錄器。
而去年底至內湖交通分隊補做的筆錄,
因為承辦員警的疏忽,
在我去電交通大隊詢問下、隔了一個月才送分析,
於是談和解的時間再度被壓縮至只剩兩個月不到。
雖然有主要肇事責任的對方壓力會比較大,
但我也不想走上提告一途...
09.29 - 12.31.2017
躺在救護車上望著後方的車子,
好像回到小時候,我總喜歡轉過身倚在後座上看著後方的景色倒流...
下了交流道、抵達家門口,
豔陽下我被抬下了救護車,
司機大哥與助手請我忍耐一下,
然後在一樓雜貨店員工的注目下,
熟練地把我移下擔架、抬上輪椅、扛進電梯、送進家裡。
接下來數個月,
我暫住在爸媽調整後的主臥房。
為了讓我方便上下床,
爸媽用沙發椅與日式床墊延伸了原本的雙人床空間;
為了讓我可以靠自己如廁,
爸爸改裝了浴室裡的馬桶,不但增高而且還有無障礙扶手。